来源:新华社收藏
2023-05-03 17:13
近日新华社以“劳动者的手,是如此千差万别”为主题进行了报道。有的手精细,手术刀下尽是血肉生命;有的手粗糙,雕刻刀下亦有民俗传承;有的手持重,打磨挫削潜心攻坚克难;有的手灵动,翻转飞舞专注授业解惑;有的手寻常,柴米油盐却殆无虚日。其中,对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模具设备厂装配钳工班班长李凯军报道如下:
这双手 铸造民族工业
为了手稳,二十多年来,李凯军滴酒不沾。
重达半吨的钢制模具前,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模具设备厂装配钳工班班长李凯军手握笔式风动工具,全神贯注地打磨着,凝神屏气间,仿佛时间静止。
“模具对接起来,配合间隙不能超过头发丝的三分之一。”李凯军说,否则铸造的产品就会不合格。
一只手支撑,一只手握“笔”。笔尖的打磨材料飞速旋转,摩擦金属,火花四溅。李凯军的手,始终稳稳地几乎不动分毫。
李凯军(左)向年轻工人传授技艺
李凯军说,年轻的时候,他爱喝酒,后来看书上说,酒精会影响神经,而钳工最重要的就是手稳。
说戒就戒。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滴酒不沾的李凯军从青年钳工成长为“大国工匠”。如今,他正在攻关总重量183吨的一体化车身压铸巨型模具。
从解放卡车发动机侧盖板到红旗车旗标,民族工业中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的关键零部件,在生产中都离不开李凯军制造的模具。
把精湛工艺融入民族工业的手,谢谢你!
/*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若牵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登陆www.zhuzaotoutiao.com发表您的作品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