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产投之城”合肥:“以投带引”推动民营经济追星赶月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证券日报收藏
2023-12-11 10:51

1691626891346469.gif

  “欢迎来到‘量子大道’!”午间,合肥市云飞路上人头攒动。这条马路两侧,坐落着中科院院士郭光灿创办的本源量子、中科院院士杜江峰创办的国仪量子等一批量子科技领军民营企业。“量子大道”成为美谈的背后,是合肥民营经济迸发出的惊人活力。

  合肥民营经济呈现“55689”的特征:2022年合肥民营经济贡献了54.4%的GDP、55.3%的税收、60.6%的发明专利授权量、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93.8%的企业数量。与其他地区不同,合肥民营经济自带“科里科气”的基因:2022年合肥高新技术企业达641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9732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均超九成。

  “芯屏汽合”“集终生智”已发展成为合肥的产业地标。走近合肥,“以投带引”的合肥国资平台产投模式、深厚的产学研积淀和共担风险的创投氛围等,形成一股合力,推动民营经济追星赶月。

  打造“基金丛林”

  在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的中间阶段,如何搭起桥梁帮助初创民营企业,需要国有资本引领带动。合肥,正是“投早投小投科技”的行家里手。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多年来,合肥坚持国资领投,引导社会资本跟投,对关键产业、重点项目、创新型企业宁愿“错投”绝不“错过”,打造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基金丛林”,天使、种子基金风险容忍度分别达40%、50%,为全国最高水平。

  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是安徽省规模最大、投资数量最多、审批金额最高的直投型政府天使基金。该基金的受托管理方——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二部总经理李赵劼对记者表示,在“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导向下,天使投资基金的最大特点是让渡收益,共担风险。

  “许多小微科创民营企业都面临一大难题,即社会资本不敢投、不愿投。这就需要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率先入场发挥引领作用。当项目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再由政府基金接力投,并吸引社会投资。”李赵劼表示。

  以艾创微电子为例,该团队早期主攻电源管理芯片,急需启动资金来完成首款芯片的流片验证。2018年,合肥天使基金向公司提供了200万元的支持,帮助公司完成了首款产品的技术验证和客户送样,并实现了部分订单销售。2021年,公司生产放量,天使基金再度提供了300万元的股权投资支持。

  前后合计500万元的支持,让这家民营企业有了自我造血的功能,并得到社会资本的青睐。尽管几年后该公司的估值翻了数十倍,天使基金仍按约定将全部股权的超额增值部分退还给了公司。

  2014年谷歌收购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这让一群中科大学子嗅到了新兴产业的机遇。同年,他们成立了安徽清新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探索视觉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由于视觉人工智能属于高科技产业,研发难度大,成本高,不到一年,团队便捉襟见肘。

  “2015年春节前夕,我们发现钱快用完了,万般无奈之下给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发了求助短信。新春伊始,500万的天使投资资金就到账了。”清新互联副总经理王静良表示,正是靠着这笔雪中送炭的融资,公司走过了2015年至2016年的初创期,完成了底层代码设计,成功研发出第一代智能视觉产品。

  “经过多年耕耘,合肥已经布局了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能够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陪伴成长。”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未来,合肥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建立民营企业技改项目谋划机制,全生命周期保障重大项目,持续稳定扩大民营投资的信心。

  产学研一体创新

  在很多本地人心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产投之城”合肥最有远见的一笔投资。

  1970年,中科大南迁至合肥。随后50余年里,中科大如同一粒拥有无穷生命力的种子,让合肥孕育出科技创新的热带雨林。

  中科大落户合肥后,中科院等大院大所也接连到此布局。目前合肥拥有高校60所,中央驻肥科研机构8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协同创新平台37个,在肥服务院士137位。合肥积极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成立新型研发机构,截至7月,新型研发机构已有44家,孵化企业1200余家。

  在此背景下,合肥产学研一体创新模式已融入当地的千行百业。

  走进安徽新境界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便被一阵阵规律的作业声吸引。在多个外观形似“超大电话亭”的封闭式壳体内,机械臂正游刃有余地模拟铸件打磨操作。作为国内首台智能环保打磨机器人的研发者,该公司已稳坐铸件全自动打磨领域头把交椅,市场占有率位列国内第一。

  “2017年公司第一代DRV1机器人打磨系统研发成功,离不开合肥本土高校(中科大、合肥工业大学等)提供力学方面的理论和技术辅导。”新境界自动化常务副总经理胡从林对记者表示,2021年下半年,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刀具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产学研合作需求对接。合工大团队在产品升级的测试环节为公司提供了关键的支持和帮助。

  “近年来,合肥建立了市委科创委统筹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机制,形成‘政产学研用金’一体的大科技格局。”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市科创委统筹下,合肥专门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班,由基金、中介、政府部门等人员组成。专班会随时深入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挖掘适合合肥产业前瞻布局的、有价值的早期科研成果。

  产投之城再升级

  “合肥不是风投是产投,不是赌博是拼搏。”两年前,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这样说道,合肥投的是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新兴产业,围绕“芯屏汽合”、“集终生智”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记者调研了解到,相比于追求高回报的风险投资,合肥的产业投资更有眼光和耐心。所谓眼光,即沿着新兴产业链方向选择项目,尤其是“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16条合肥市重点产业链。所谓耐心,即陪伴民营企业成长壮大,从而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的企业入驻,并撬动社会资本入场,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合肥兴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正是合肥探索产业投资的先行者之一。作为合肥市三大国资平台之一,兴泰资本受托管理合肥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多只母基金,目前已构建起涵盖60余只多元领域参股基金的产业基金丛林。

  “合肥的产业投资之所以见成效,除了政府‘以投带引’的撬动引导作用外,还有产业积淀、政策延续、人才储备、交通区位优势等多因素厚积薄发。此外,还有政府和国有投资团队与企业打配合、做协同、强赋能。”兴泰资本投资部总经理陈睿对记者表示,围绕16条重点产业链,合肥已经形成遍布多个行业的链主民营企业和产业集群。

  从“移大树”到“育新苗”,合肥开始探索全新打法。2022年,“创投城市计划”启动,同年合肥市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母基金)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合肥力争5年内培育5~10家具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本地基金品牌,引进不少于50家行业领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实现备案基金管理规模不少于5000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

  据合肥市财政局金融处副处长徐晓敏介绍,合肥市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母基金)设立的初衷,是要优化股权投资发展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各类专项基金,推动合肥市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

  “在‘创投城市计划’的框架下,母基金公司正在推进资本和项目的常态化对接,一年多来工作初见成效。”合肥市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克贵对记者表示,目前,母基金公司共批准参股各类基金49只,总规模超过1600亿元;合作基金机构为合肥市对接招引的签约落地项目50个,计划投资超800亿元。

  “我们和合肥本地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大院大所都有紧密的联系和协作。近年来,合肥核聚变产业发展向好,我们也沿着产业链上游积极寻找具有前景的投资机会。”陈睿表示,“这期间,一个超导磁体团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这个团队本身是为大科学装置做磁体设计生产的,但其超导磁体技术成果可以横向应用到医疗设备、材料回收等多领域,应用前景不可小觑。在多轮协商后,我们为团队提供了股权投资支持,并持续深度参与企业未来业务的拓展和继续融资。目前,该公司订单量已超预期,并吸引到一些央企的青睐,融资进程乐观。”

  产城再升级,合肥还有许多事要做。陈睿表示,未来,地方国资平台需要提升“慧眼识珠”的本领,既要选好投资标的,更要为企业嫁接资源服务。此外,国有投资团队要创新与市场化机构的协同模式,在单纯的投融资之外探索更深层次的联动和资源分享,持续做好投资招引、产业赋能工作。


f967e05d91355af5b2e7ac5739a1efd.jpg
378bc112d678210cd22564089d917a3.jpg
image.png
6f350e00b412319f2d7e8781779b9d2.jpg
553dcec49d9f6abf296c3fe67e126de.jpg

/*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若牵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铸造头条微信二维码.jpg

——欢迎登陆www.zhuzaotoutiao.com发表您的作品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