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收藏
2024-11-07 16:38

三帝科技3D铸造(修订)11111.gif

推动绿色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深刻理解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刻理解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资源禀赋不足、发展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凸显,传统的规模速度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高质量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必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从“有没有”转向发展“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资源、环境、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协同共进。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变革发展动能、创新发展方式,建立健全绿色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城乡建设,孕育新技术、催生新业态、创造新供给、形成新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和活力。

(三)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更加迫切。必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发展和保护内在统一,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建设美丽人居环境,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根本好转,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

(四)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共享绿色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我们要加强绿色国际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成果。当前,全球正处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和能源革命浪潮之中,全球产业链面临绿色重构,许多国家把绿色发展作为塑造发展优势、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必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积极顺应全球绿色化发展浪潮,遵循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规律,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抢抓未来发展新机遇的重要手段,推动经济从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为全球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绿意盎然的地球美好家园。

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生产体系。工业绿色升级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3年底,累计培育近5100家绿色工厂、超370家绿色工业园区和超60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累计建设3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1509个农业产业强镇,全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数量达6万多个。服务业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商场、绿色会展、绿色住宿、绿色餐饮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等绿色服务产业不断壮大。

(二)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流通体系。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大力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2023年,铁路、水路货运量合计占比达到26.3%,比2012年提高5.3个百分点。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超过95%。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主要城市建立再生回收网点约15万个,全国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近4亿吨。积极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

(三)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消费体系。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用电器等节能低碳产品,鼓励开展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等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2012年的1.3万辆快速提升到2023年的949.5万辆,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节能环保产品占同类产品政府采购规模的比例达到85%以上。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全国89%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近百所高校实现了水电能耗智能监管,超过100个城市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

(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基础设施体系。能源体系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新增装机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超50%;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超过7.4亿千瓦。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超9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9%,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行政村比例超90%。积极打造绿色公路、绿色铁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空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2.7万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94%。

(五)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方向引导,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支持先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推进“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绿色技术装备和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煤炭清洁高效加工及利用、再制造、能源设备、节水设备、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累计成交绿色技术1500余项,成交金额超36亿元。

(六)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坚持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基本建立覆盖各重点区域、各种类资源、各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绿色低碳发展指引,制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清洁生产等系列专项规划。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绿色低碳发展支持力度,健全绿色税收政策体系。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阶梯收费、差别电价、分时电价等价格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2024年一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达3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5.1%。

三、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绿色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一)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完善“双碳”基础制度,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检测、认证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统筹建立“双碳”评价考核制度。

(二)以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走绿色发展道路,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推动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全面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绿色生产方式,积极开展生态设计,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环境友好产品。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积极弘扬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推动全民持续提升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将绿色生活理念普及推广到衣食住行游用等方方面面。实现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相互促进。科学把握绿色生产方式与绿色生活方式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绿色生产扩大绿色消费,通过绿色消费推动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三)以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重要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大力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能源资源产出效率。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加强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强化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大粮食节约减损,加强原材料节约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垃圾资源化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把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筑牢自然生态屏障,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功能。

(四)以全面系统推进为实施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低碳转型是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树立全局思维。推动一、二、三产业全领域绿色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业、农业、服务业全链条各环节。大力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构建绿色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金融、电商、文化、健康、养老等低消耗低排放产业,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推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绿色发展。推动绿色生产,增强绿色产业发展动力,厚植绿色技术新优势,创新绿色产业发展路径,拓展绿色发展新空间。推动绿色流通,在流通全过程中推广绿色低碳循环理念和模式,打造绿色商品供应链,建设绿色流通服务体系。推行绿色消费,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推进公共机构消费绿色转型,引导企业执行绿色采购指南,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

(五)以改革创新为引领驱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涉及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关系绿色技术、发展模式的创新,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化制度改革。全面构建权责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高水平协同。完善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大创新引领。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和设施装备攻关,完善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转化应用机制,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广泛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推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持续打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强化双轮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公平开放、有效竞争的市场体系,激发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绿色发展规划引领,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六)构建更加开放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积极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塑料污染治理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体系。参与引领全球绿色发展。积极融入全球绿色产业链供应链竞争与合作,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快推动新兴产业绿色高起点发展,前瞻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培育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融合发展新业态,持续打造中国绿色品牌形象。广泛开展绿色国际合作。深度融入世界,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扩大绿色国际合作“朋友圈”。围绕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政策交流,提升生态文明国际传播效能,争取更多知华友华力量。围绕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和提高能效、塑料污染治理、循环经济等重点领域,推动技术、标准、投融资项目等务实合作,共同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


f0c9b0062de0d4e25534ac1aa76ced0.jpg
378bc112d678210cd22564089d917a3.jpg
image.png
6f350e00b412319f2d7e8781779b9d2.jpg
b17793cb55786b60bcbbcfe68e55d99.jpg

/*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若牵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铸造头条微信二维码.jpg

——欢迎登陆www.zhuzaotoutiao.com发表您的作品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