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创研究院收藏
2025-01-14 11:47
我国企业正在加速“走出去”发展,据商务部数据显示, 2024年1-11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86.3亿美元,规模再创同期历史新高。我国企业新一轮“走出去”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企业“走出去”大势所趋,但也道阻且长,需要政府部门和出海企业“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企业行稳致远,高质量“走出去”发展。
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新特点
(一)行业转变
从出海行业来看,我国出海企业由过去的纺织服装、家电、家具等传统行业为主,逐步转变为高端制造出海和数字经济出海。
高端制造企业海外投资建厂。据商务部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ODI流量金额高速增长,由2008年的17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023年的273亿美元,增长超过15倍。主要流向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其中汽车制造存量金额最高,达到720.6亿美元,占我国制造业投资存量的25.4%。
图1 2007-2023年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情况(亿美元)
资料来源:商务部统计公报,中创研究院
数字经济企业加速出海步伐。近年来,以跨境电商、数字文化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企业也在加速出海发展。拼多多Temu、AliExpress(阿里速卖通)、TikTok Shop(海外版抖音商店)和SHEIN(希音)等跨境电商 “四小龙”纷纷加大海外布局。TikTok、米哈游等数字文化企业也不遑多让,成为中国在海外的文化名片。
图2 我国跨境电商“四小龙”
(二)动力转变
从出海动力来看,我国企业出海避税考虑在减少,规避贸易战风险和出海寻找新增长点成为企业出海的主要动力。
出海避税考虑逐步减少。英属维尔京群岛作为全球避税天堂,一直是我国企业选择离岸注册地的热门地区,但近年来我国企业对英属维尔京群岛投资流量占比呈持续下滑趋势,由2017年最高峰的12.2%,大幅缩减至2023年的1.4%。
图3 2007-2023年我国企业对英属维尔京群岛投资流量情况
资料来源:商务部统计公报,中创研究院
规避贸易战考量在增加。当前国际经贸环境日趋复杂,逆全球化思潮兴起,尤其是美国2018年对我国发动贸易战后,关税壁垒持续高筑,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选择出海布局来规避贸易摩擦、关税风险和潜在的贸易保护政策。
出海寻找新增长点。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行业内卷严重、劳动力综合成本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许多企业面临“不出海就出局”的困局,同时随着我国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企业也在主动谋求出海,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
(三)方式转变
从出海方式来看,我国企业由以前的对外投资并购为主,逐步转向以绿地投资为主的出海方式。
投资并购已不再是我国企业的最主要出海方式。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交易总额仅为205.7亿美元,规模为2010年以来第二低位,仅高于2022年,不到2016年的六分之一;从并购金额中直接投资占当年ODI流量比重来看,2022年、2023年分别仅为9.3%和9.5%,是历史上占比最低的两年,较2004年的峰值54.4%大幅下滑。
图4 2007-202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情况
资料来源:商务部统计公报,中创研究院
绿地投资模式成为出海热门选择。2023年,我国企业无论是在绿地投资金额方面,还是在海外建厂数量方面,均创出历史新高。据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UNCTAD)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通过绿地投资的OFDI金额达到165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时据Wind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海外建厂逐步加速,2023年海外建厂数量超过80家,创造了单年建厂数量的新纪录。
(四)区域转变
从出海区域来看,我国企业逐步减少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投资,更多走向东盟等“全球南方”国家市场。
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ODI存量比重下降。据商务部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在欧美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规模占我国ODI存量总额比重持续下行,欧盟地区由2014年的6.1%下滑至2023年的3.5%,美国则由2014年的4.3%下滑至2023年的2.8%,欧美地区总体下滑4.1个百分点。
图5 2014-2023年我国对欧美地区投资存量情况
资料来源:商务部统计公报,中创研究院
东盟等“全球南方”国家成为主要流向。据商务部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对发展中经济体的ODI存量金额占比由2014年的82.5%提升至2023年的89.5%,其中除中国香港以外,东盟国家是我国企业出海的热门目的地。2023年我国对东盟国家的ODI流量达到251.2亿美元,远高于对欧盟和美国的投资金额,同比增长34.7%,占当年我国ODI流量比重为14.2%,仅次于中国香港,投资流量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图6 2014-2023年我国对东盟地区直接投资流量情况
资料来源:商务部统计公报,中创研究院
二、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新形势
(一)新机遇
近年来,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加速崛起,过去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占全球GDP比重超过40%,“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据麦肯锡预测,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增的中产阶级消费者中有80%将来自“全球南方”国家,这为我国企业在“全球南方”国家投资布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我国加大企业出海支持力度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企业“走出去”发展支持力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中央部委在规则对接、境外投资核准备案、投资联络、投资保护、争端解决、财税支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此外,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和深圳市等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着力优化企业对外投资服务。
表1 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相关政策
3、我国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一直是“低端产品”的代名词,经过多年来的深耕积累,我国企业产品正逐步向高端化发展,从服装到智能手机,从新能源汽车到光伏电池,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青睐,这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新挑战
1、美国持续打压我国企业
近年来,中美大国博弈愈演愈烈,美国持续对我国企业进行打压,随着2024年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重返白宫,更加强调“美国优先”,“特朗普2.0”时期,势必会进一步加大对我国企业的打压力度。
2、企业出海不确定性增加
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国与国、国家内部贫富差距加大,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全球民粹主义回潮,逆全球化思潮兴起,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地缘冲突不断,给全球化、经济增长带来巨大挑战,这大幅增加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不确定性。
3、合规经营风险加大
随着各国监管日趋严格,企业“走出去”发展可能面临较大的合规问题,尤其是在数据安全、劳工、知识产权保护、环保法规等方面合规经营风险将逐步加大。比如近年来TikTok、比亚迪、OPPO等中国企业就在海外遭受了严格的合规审查。
4、企业面临水土不服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语言和消费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企业进入新市场时可能面临“水土不服”,在海外市场遭遇文化冲突、消费者偏见等障碍和挑战。
5、要素资源循环不畅
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还面临着资金和人才等要素资源循环不畅的问题。在资金方面,融资渠道相对有限,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同时由于资金出入境和双重征税问题,企业海外资金难以回流到国内。在人才方面,企业面临着本土国际化人才不足的问题。
三、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应对策略
“走出去”大势所趋,但也道阻且长,既需要政府部门优化好顶层设计,完善综合服务体系,也需要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着力练好内功。
(一)“广交天下”:扩大“走出去”朋友圈
一是团结“全球南方”国家。推进双边、区域贸易协定的签订与升级,着力消除贸易壁垒和简化审查手续环节,促进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全面高质量实施RCEP协定,持续拓展扩大对东盟地区的投资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发挥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双边投资合作工作组作用,推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布局,为我国出海企业尽可能扫除障碍。
二是处理好与发达经济体关系。实施差异化的合作策略,积极加强与美国沟通交流,力争做到求同存异,避免双方贸易冲突升级。围绕绿色低碳、知识产权保护等双方利益共同点,与欧盟地区强化合作共识,确保双方企业的合法权益。强化国际经贸新规则领域合作,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为双方企业提供良好投资环境。
(二)“顶层设计”:完善制度规则体系
一是探索制定企业对外投资法。建议相关部门在总结、梳理、整合已出台的对外投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加快制定统一的中国对外投资法,明确主管机构及其职责、相关权限划分,规定监管原则、基本程序,定性投资主体、投资形式等。鼓励深圳、浦东新区等先进区域,用好立法权优势,探索制定地方对外投资法。
二是部门协同形成合力。建议地方政府设立“走出去”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推动“走出去”各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定期(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数据变化和相关重大问题,统筹协调解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强落实对外投资合作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服务机制。
三是扩大对外投资制度型开放。进一步简化对外直接投资备案程序,探索共建ODI备案信息共享机制,缩短备案时间。积极与相关国家及地区开展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谈判,扩大协定覆盖国家范围,同时完善已有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内容,降低出海企业税赋,积极引导我国企业海外利润回流。
(三)“服务支撑”:优化出海综合服务
一是搭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投资国别指南、风险预警防范、专业服务链接、金融保险服务、政务办公服务、政策咨询指导和网上课堂培训等一站式、全方位、综合性服务。
二是强化金融服务支持。鼓励国有基金做好牵头作用,为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合作,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组合式融资方案和配套增信服务。鼓励政策性保险机构开发外汇险、征用险和战乱险等境外投资保险。
三是增强涉外法律服务。支持本土法律服务机构加快全球布局,通过国际并购、加盟合作、联合经营等方式,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当地律所和律师合作,加快构建国际化的法律服务网络。
四是加大专业服务支持。鼓励本土咨询服务、会计审计、税务服务和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机构,紧贴国内企业“走出去”需求,提供专业服务支持。加大专业服务机构支持力度,对于提供出海服务力度大的专业服务机构,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和相关政策倾斜。
(四)“练好内功”: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一是强化技术创新引领。建议企业强化自主创新理念,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是构建全球化品牌战略。着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全球范围内赞助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知名体育赛事,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等全球性展会。
三是“抱团出海”开拓市场。学习借鉴日本企业出海经验,一起“抱团出海”拓展市场,打造以产业链为纽带、大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出海联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五)“本地经营”: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一是做好合规风险防范。遵守目的地国的法律法规和国际通行商业惯例要求,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定期评估投资项目的合规风险。
二是推动人才国际化本地化。支持出海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设立国际化培训项目,提升企业员工“走出去”适应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招聘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团队。组建本地化团队,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三是推动产品本地化创新。依据目的地市场的文化、商业环境和消费者偏好等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产品创新、销售宣传和售后服务策略,着力提升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和忠诚度。
/*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若牵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登陆www.zhuzaotoutiao.com发表您的作品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