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被刑拘30人受处分!义马气化爆炸案最新通报!

来源:安全小课桌收藏
2020-06-13 10:34

      据河南法制报消息:6月12日,河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召开全省安全生产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会上通报了三门峡市河南煤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义马气化厂“7·19”重大爆炸事故的相关情况,以及事故责任追究情况等。据通报,发生爆炸事故的企业6名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30名公职人员接受党纪政务处分,还有相关企业的多名涉事人员被追责处理。

Screenshot_20200613_173557.jpg

义马气化厂“7·19”重大爆炸事故警示录


省应急管理厅厅长吴忠华通报该起事故的相关情况。2019年7月19日17时43分,河南省煤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义马气化厂C套空分装置发生爆炸,造成15人死亡、16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8170万元。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义马气化厂C套空分装置冷箱阀连接管道发生泄漏,长达23天没有及时处置,富氧液体泄漏至珠光砂中,冷箱超压发生剧烈喷砂,支撑框架和冷箱板低温下发生冷脆,导致冷箱倒塌,砸裂东侧液氧贮槽及停放在旁边的液氧槽车油箱,液氧外泄、可燃物、激发能引发爆炸。

      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河南省煤气集团和义马气化厂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安全发展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安全,停车决策机制不健全,管理层级过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层层研究请示,该决策不决策,从发现漏点到事故发生,历经23天时间,不按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停车检修,导致设备带病运行,隐患一拖再拖,从小拖大,拖至爆炸;违规生产操作,该停车不停车,设备管理不规范,备用设备不能随时启动切换,不按规定开展隐患排查,不如实上报隐患。

      省纪委常委刘建国通报该事故责任追究的相关情况。其中,发生爆炸事故的企业6名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且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批捕;30名公职人员接受党纪政务处分;还有相关企业的多名涉事人员被追责处理。

      义马气化厂”7·19”重大爆炸事故后果严重,教训深刻。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地方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有效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




爆炸背后的思考


“3.21”响水工业园化工厂爆炸事故硝烟刚刚消散,2019年轰轰烈烈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刚刚结束,河南义马的爆炸事故重又刺激了我们敏感的神经!事故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伤亡更是我们希望能避免的,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世界最毒的鸡汤,便是“心想事成”一词!尤其是当我们的精力都在形式主义上,我们的心思都在面子工程上,我们的决心都在口头上,我们的努力都在文件里的时候!



安全管理形式主义种种


企业

    1、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缺乏内生动力

    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管理不善,总体上对履行法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识不足,侥幸心理强,主动安全意识差,导致安全生产投入能省就省、能拖就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能不干就不干、能少干就少干,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过程管理和应急能力都较弱,安全系数普遍不高,六成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中小企业。

    2、企业疲于应付政府及其管理部门的各种安全生产管控工具

    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双控体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安全事故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等等,共有十余个管控工具,每一个都非常好,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则疲于应付,能用人情搞定就不用钱,能用钱摆平就不同时麻烦自己;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不厌其烦,不得要领,无所适从。

    3、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做表面文章应付政府及其各个权力部门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

    逢年过节,重大事故之后,政府及其行业管理部门就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检查。但大多是看汇报材料——企业突击编撰、查台账——企业及时补齐、看档案——企业通宵达旦编造,不一而足,各得其所,劳民伤财,大家心照不宣,对安全生产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政府及其行业监管

    4、用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政策,用形式化的培训完成任务

    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业管理部门,只是机械地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事情,但不知道做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如何判断怎么做是合格和优良的就更不清楚了;所以,就大量地出现用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政策、用形式化的培训完成任务等形式主义的状况。

    5、考核评价机制导向错位

    安全生产,每年都会做考核评价,但鉴于手段有限,定位问题,导致考核的大多是表面现象和工作事项,要么就是不可挽回的实际结果;而真正对可以起实际作用的预防管控关注很少。


 第三方服务

    6、初心仅仅只是为了赚钱而无实际价值

    如果只是美好的愿望就能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事情就非常简单了;

    如果花钱就能够消灾,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轮又一轮,企业花钱,第三方收钱,事故就不发生,恐怕现在就没有那么多事故了。

    7、滥竽充数和生搬硬套

    以“唬人”的单位和“专家”名义,发表一些哗众取宠的观点,误导社会舆论和公众认知,所以,我们不得不出来说话:提醒善良的人们,必须脚踏实地做好我们自己,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为了商业目的,未经深入研究,未在适当地方认真试点、更大范围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实践检验,将国外的所谓经验和标准生搬硬套,所以,我们还不得不再次站出来说话:擦亮你的双眼,辨别真伪,找到正确的路径,才不会迷失。



通过达标并不等于一劳永逸


      面对“标准化一级企业”、“安全文化标杆企业”、“班组安全建设标杆企业”、“双重预防体系示范企业”等这个荣誉等身、光环笼罩的企业,我们在仰视之余,是否也应该深究一下其背后的管理和现状呢?

      其实我们清醒的知道,标准化一级企业并非就不会发生事故,但如果只有貌似完美的制度和文件体系,而没有与其匹配的现场执行,是否可以达到一级标准化的标准?

      我们也清醒的知道,双重预防体系(暂且用其“体系”一词)示范企业并非就可以完全遏制的了事故,但如果只关注制度和程序的建设,是否就算是落实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要求?

      我们还清醒的知道,安全文化示范企业也不能保证没有违章的发生,但如果只是制定了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没有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是否就认为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安全文化?


      其实,我们都很清醒,事故的发生并不能也不应该全盘否定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努力和付出,但事故却给了我们一个安全管理可能存在问题和漏洞的警示,给了我们一个应该冷静反思和客观评估我们安全管理程度的机会!


      安全工作表面上做的再好,投入的再多,如果没有落实到实处,没有转化成有效的安全屏障,这些投入就是无效的。安全,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就会发生事故。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隐患的不断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没有哪一起事故可以逃脱“海因里希法则”!“隐患就是事故”,警钟长鸣,希望我们真正的能从这些血的案例中吸取教训!

改变我们的安全管理观念!

不断完善我们的安全技术!

让双体系、安标真正的成为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屏障!

而不仅仅是为了达标而达标!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