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收藏
2024-04-09 09:49
雄驰机电董事长周尤利(右)正在检测铜件尺寸
4月7日,位于长江新区六指街道甘棠工业园的武汉雄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内,一身工装的雄驰机电董事长周尤利正在给工人们鼓劲:“大家加把力。”车间外,等着提货的集卡车排着长队。
今年一季度,武汉雄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先后收到来自佳木斯、抚顺、湘潭、德阳、株洲等地的订单。“去年,我们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今年的头等大事就是‘攻关3吨炉连铸生产线’。”周尤利语气笃定。
咬定主业坚持一路“走下去”
工人们正在加工生产
去年投用的雄驰铜基材料研发中心占地5.36万平方米,有4条生产线,地上堆放着上千件给机电装备配套的铜铸锻件,最大直径有3米。如今,这些产品在航空、船舶、高铁、冶金、机械、化工、电力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出口德国、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很难想象,这是一家小作坊发展而来的公司。
今年55岁的周尤利出生在六指街道甘棠一户农家。从初中起,他的心里就埋下一颗创业的种子。那时,一批在武汉冶炼厂、型材厂工作的甘棠人回乡开办有色熔炼铸造厂,不少人成为万元户。1991年,看到商机的周尤利借来近2万元,拉上兄弟一起,在相邻的蔡榨镇租下一间七八十平方米的仓库,开始收购废铜渣,干起铜产品熔炼及铸造的买卖。
1992年,蔡榨机械铸造厂正式挂牌。第一笔订单来自武汉粉末冶金厂——12公斤8件小铜套。铸造试制合格后,周尤利和兄弟们赚到了380元。
因为产品质量过硬,周尤利收获了许多长期客户,仅仅两年时间,蔡榨机械铸造厂的产值累计达到近400万元。在1996年,企业更名为黄陂县利达金属制品厂。
其间,周尤利曾想转型挤进电线电缆市场,贷款180万元按国标生产了电线电缆,可由于价格没有竞争力销路打不开,这次尝试惨遭失败。
痛定思痛,周尤利用工厂账上仅剩的几十万元全部投入铜铸造产品的生产中,为冶金行业的重型机械配套生产轴套、轴瓦。这一选择让利达金属制品厂起死回生。“从那时起,我就打定主意一辈子只做好铜铸造这一件事。”
创新驱动研发拳头产品“走出去”
工人正在车铣铜件
2003年,改制后的黄陂县利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成立。彼时,甘棠镇的铜铸造工厂纷纷关停转产。“传统的铜铸造工艺生产的产品强度不够,对材料和能源消耗大,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必须创新!”周尤利吸取前辈们的教训,开始进行设备升级改造。
恰好当年,湖北电机厂从网上找到利达金属公司,希望他们通过整体铸造工艺用紫铜生产电机转子端环。
经过一番试验,利达金属公司使用铸造工艺生产出紫铜电机转子端环,合格率从30%逐步提高到80%。肉眼看不出气孔疏松,产品整体可使用,但周尤利还是不满意。
“他跟师傅们提出再尝试用锻造工艺,并对产品进行超声波探伤。”已经退休的公司技术人员刘全喜记得,当时他们觉得这样追求完美既浪费人力又增加生产成本,得不偿失,但是周尤利用他的“大嗓门”镇住了所有人。
2007年,周尤利专程到“中国法兰之乡”山西定襄考察学习钢铁环锻件工艺,公司多名技术人员耗时3个月,用掉近8吨铜材,花费成本30万元,终于让紫铜电机转子端环可通过超声波探伤检验,合格率达到100%。自此,产品打开了电力、冶金、船舶、港口、桥梁、矿山、油田、高铁、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大门。
一年后,“大规格双法兰铜合金轴套或铜合金轴瓦离心铸造方法”成功获批国家发明专利,这是周尤利主持申报的第5项发明专利。
随着业务范围扩大,周尤利成立雄驰机电公司,凭借紫铜端环这个拳头产品一举打开国内市场,中船重工、中国一重、中国中车、东方电气等大型装备企业的订单纷至沓来,并随主机出口到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
愈战愈勇攻关领先技术“走在前”
工人正操纵加工设备生产零件
自从实现紫铜锻造工艺后,周尤利有了更高的追求——铜连铸连挤生产线。
“我通过调研国内同行企业,发现大家都遇到一个瓶颈——铜材生产线分为连铸、加热和挤压3道工序,且产品工序不能连线。如果形成全流程生产线,不仅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铜加工产品的质量一致性也更有保证。”
此后十年间,周尤利走遍国内铸锻设备工厂,拜访同行业企业,多次参加上海、北京工业博览会,却始终找不到连铸连挤铜材生产线。
2015年8月,周尤利通过工信部中小企业培训中心推荐,到德国法兰克福、科隆等工业城市考察学习。他专程拜访了全球冶金设备生产的领军企业西马克梅尔公司,看到不少国内没有的先进设备。“你们能不能生产连铸连挤生产线?”他询问对方研发负责人,并一起讨论了4个小时,最后对方遗憾地摇头表示“技术上达不到”。那次考察回来后,周尤利下定决心要攻克这道世界难题。
“8年来,公司为研发连铸连挤生产线已经投入几千万元。”不言放弃的周尤利又辗转找到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2023年9月,校企联合成立雄驰铜基材料研发中心,合力攻关3吨炉连铸生产线。“华中科技大学先后有5位教授来到我们这里,指导企业技术人员更新设备应用、优化工艺、完善控制系统,预计今年6月能够实现3吨炉调试。”周尤利充满期待地说,“一旦成功,将实现1小时浇铸3吨产品。”
/*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若牵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登陆www.zhuzaotoutiao.com发表您的作品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