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中国收藏
2024-08-29 16:22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要向世界科技强国奋力迈进的战略目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既是目标更是一个过程,是科技自立自强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迈进的历史过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认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正确理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的内在关系、基本内涵,把握我国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形势的历史性转变,是科技强国建设路径研究的前瞻性和基础性思考。
一、概念提出的时间脉络和内涵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论述脉络出发,充分结合目前学界研究,准确理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与特征。
(一)科技自立自强提出的时间脉络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等为代表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自力更生、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科技创新进行了顶层谋划和系统部署,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三步走”的战略路径,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党中央正式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指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调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2021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这是第一次出现“高水平”的文字表述。
2021年5月28日两院院士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大势,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确保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历史使命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充分彰显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为新时代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据统计,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调研、回信等不同场合,先后60多次作出“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主题涉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种源安全、企业创新、教育人才、前沿技术、网信空间、绿色低碳、军队建设、科学家精神等多个重要领域。
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暗流涌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科技竞争成为大国博弈的角力场和主战场,关键领域“脱钩断链”形势严峻,科技人才竞争激烈。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充分认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增强我国发展竞争力和持续力的决定性意义,紧紧抓住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关键”的论述告诉我们,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创新驱动一脉相承,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支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历史演进来看,从16世纪的意大利到20世纪的美国,伴随着两次科学革命、三次技术革命和由此引发的三次工业革命,世界格局多次变迁,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因时而动,相继崛起成为典型的世界科技强国。对“科技强国”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相关研究基本是围绕创新驱动和创新型经济体概念框架开展研究,主要从科技计量、知识经济、创新体系、创新型国家等视角,描述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和影响力。综合各方观点,可以理解为科技强国包含科技自身强大和科技支撑国家强盛两方面含义,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就是要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积极开辟制胜新赛道,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位居世界领先行列的国家。
科技强国内涵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从科技创造角度来看,世界科技强国要具有领先的科学发现能力和关键领域掌握全球技术制高点的能力;从科技支撑角度来看,科技强国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民生命健康,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从科技影响角度来看,科技强国要有能力引领科技创新前沿方向,塑造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有能力保障独立发展的自主权,把握国际科技话语权。
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是科技强国的典型特征,也是科技强国的建设路径。与历史上科技强国的崛起相比,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国科技竞争博弈复杂形势与挑战,从这一特殊时代背景来理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内在要求,要有强大的科技策源能力和技术发展自主权,降低对外部技术和资源的依赖程度,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本质要求。因此,科技自立自强是以高水平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特征,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为目标,以提升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能力和抢占科技制高点为重要着力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创新环境建设为保障,实现科技发展由量到质的整体性跃升,关键是自立自强,标准是高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率。
二、我国走向科技强国的战略路径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
近年来,世纪疫情加速冲击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正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趋严峻复杂。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影响和决定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路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等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
(一)战略路径从科技支撑引领发展向更加兼顾科技支撑安全转变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将国际政治从“地缘政治时代”带到“技术政治时代”,俄乌冲突进一步表明,科技实力正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变量,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国家竞争愈加激烈。近年来美国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对华战略方针》《无尽前沿法案》《2022创新与竞争法案》等均透露出美国保持全球技术创新领导地位的决心与战略部署,竞争与冲突将成为未来科技创新领域的主旋律和焦点。
在国际格局迅速而深刻变化以及科技战略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这些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高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障国家安全、提高科技创新资源效率等,发挥科技创新应对各类安全的作用都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二)战略目标呈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阶段性特征
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新要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的关键。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下行,经济增长的基本支撑力日趋减弱,全球金融风险逐步积累,科技竞争会阻碍我国向产业链高端升级,干扰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影响或延缓现代化进程。发展的生产函数正在发生变化,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源泉,只有创新驱动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相适应,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构成。只有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才能更好发挥国内市场强大优势,在全球中高端技术竞逐中占领更多制高点,才能打造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系统,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形势下,全力支撑畅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格局。可以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高质量发展能够实现的问题。
(三)战略任务要兼顾抢抓科技革命先机和确保产业技术安全可控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科技竞争形势,一方面,世界主要国家竞相布局创新发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如美国宣称进入“第二次科技进取时代”,提出发展并引领未来产业;欧盟“地平线欧洲(2021—2027)”计划以“开放科学”“全球挑战和产业竞争力”“开放创新”为三大支柱;英国制定《研发路线图》,旨在完善科学、研究和创新系统;等等,各国相继推出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战略性前沿科技与产业领域部署。另一方面,保证关键供应链安全可控又成为各国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重要出发点之一。美国2022年众议院版《竞争法案》要求创建“国家供应链数据库”;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关键原材料行动计划》及其配套文件,明确了10项具体行动,确保欧盟在绿色和数字化经济转型中掌握关键原材料的战略自主权。俄罗斯制定《至2030年俄罗斯联邦电子工业发展战略》,希望在欧美国家对其进行全方位制裁的背景下,确保国家电子工业产品供应实现独立。
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举措思考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和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行之有效、经过实践检验的政策经验和工作模式,加强对全部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把握时代机遇、凝聚创新力量,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自主、完备、高效、开放的新时代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攻坚克难,走出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一)前瞻部署是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主动权的关键
为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发展的主动权,新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需要加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前瞻性研判,对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重要技术进行持续探索,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做好超前谋篇布局,在支撑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兴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中把握大势,抢占技术制高点,加快前沿技术“补短板”“筑长板”,为可能发生的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提供源动力。
(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
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和组织优势,强化科技创新的需求导向,加强一体化设计和系统化的研发部署,统筹布局科技投入、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引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关键产业链发展,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营造激励和支持创新的市场环境,发挥创新领军企业在关键技术攻关中的作用,优化创新体系和增强创新整体效能。
(三)把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作为重要抓手
加快教育改革创新,强化科学教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追求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优化调整高校学科设置,发展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同时,强化在科技创新实践中锻炼人才,发挥国家科技任务的人才培养作用,加强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基地、大科学装置的人才培养考核,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特别是前沿探索任务上挑大梁、当主角。
(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系统化协同创新能力
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形成区域创新发展合力。聚焦全球科学中心、人才高地目标,全面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抢占全球创新版图制高点。发扬地方科技创新首创精神,鼓励先行先试,引导区域探索各具特色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形成发展独特优势。
(五)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形成高水平开放创新生态
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有效提升科技创新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加强与世界主要创新国家多层次、广领域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和构建多边科技合作机制,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实现高水平开放创新,成为维护和推动科技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深入实施重点科技创新行动,突破创新要素特别是人才要素的跨境流动制度障碍,完善和鼓励国际科技组织、科研机构在我国落地的管理机制,拓展民间科技合作的领域和空间。
/*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若牵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登陆www.zhuzaotoutiao.com发表您的作品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