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坯件到精加工成品,只需25秒,良品率接近100%;订单交付时间从“14+3”天到“2+3”天……在华翔股份(洪洞)智能家居产业园,上海证券报记者深刻感受到智能制造和精益管理是如何为这家“隐形冠军”赋能的。
在铸造领域,华翔股份占据了三个行业领先地位:压缩机核心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工程机械零部件单厂规模全国第一;汽车零部件板块起点高,发展迅猛。尤其是在白色家电零部件领域,华翔股份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实现了白色家电压缩机零部件全品牌、全系列覆盖。
对于成功的“秘诀”,华翔股份董秘张敏说:“华翔的核心优势不仅在硬件上,更在精益管理的软实力上。”
生产做“减法”,效益做“乘法”
冒着小雨,上早班的华翔股份法兰厂副厂长宁文俊准时走进华翔(洪洞)智能家居产业园气缸生产车间。
在2万余平方米的车间里,一排排自动化生产线整齐排列。“这是机械手线体生产线,大多工序实现了‘自动化’:产线工人仅负责补料、收件,从毛坯件到气缸加工成品只需25秒,良品率接近100%。”宁文俊边走边向记者介绍,“以前在老厂区,我们给客户的订单交付时间是‘14+3’天,就是14天生产,3天运输。去年底搬入新厂区后,我们给客户的交付期是‘2+3’天。从客户下订单到完成生产,缩短了12天。”
为何能有如此大幅度的缩减?宁文俊说:“原来华翔的铸造和精加工是分开的,因为以前大家都认为铸造和精加工在一起,从环保到震动等都会影响加工设备运行。在新厂区,我们通过工艺和设备改造,把产业链打通了,铸造和精加工两个车间相邻而建,产品几乎不需要再搬运,没有半成品库,节省了很多成本。通过生产流程的优化,我们实现了‘从14到2’的变革,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据宁文俊介绍,目前洪洞产业园一期项目共规划有4条铸造专线、60条机加工生产线,分别对应6万吨铸造产能、8000万件机加工产能,年产值达到7亿元左右。
指着生产车间产品展柜中琳琅满目的铸造件,张敏说:“除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我们通过产业链延伸带来的附加值提高也很可观。”
“2006年以前,我们是以做毛坯件为主的,2006年以后开始做粗加工,这两年开始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做精加工、做部件组装。从产品售价来看,单独做毛坯件,每吨售价在6000元左右,粗加工产品每吨售价1万元左右,而部件每吨售价就更高了。随着整个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产品附加值在不断增加。”张敏称。
管理做“加法”,创新做“除法”
正是通过持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从零件到部件,华翔股份逐步成长为细分行业的领导者,以及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华翔的核心优势不仅仅在硬件上。从2017年开始,我们推行以‘HBS(精益化管理)’为核心的精益管理体系。这两年又通过‘5G+工业互联网’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公司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张敏一语道破“玄机”。
“举个例子,我们的生产设备迭代了四次,一条机加工生产线上的工人数量从12人缩减到1人,单人单日产出率从2006年的19.8增加到现在的116.7。”张敏称,“铸造行业机械设备都是透明的,有些厂家找到设备生产厂家要买和华翔一样的生产设备,但是他们无法做到华翔的生产效率。为什么?因为管理能力不能简单复制。”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华翔股份还建立了研发创新的“除法”机制,就是鼓励全员自主创新,形成了“人人创新、全员创客”的双创机制。
“在精益管理体系和‘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的加持下,今年一季度,公司白电业务的毛利率是27.22%,上半年达到28.8%,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张敏告诉记者。
/*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若牵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登陆www.zhuzaotoutiao.com发表您的作品
-
0
-
收藏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