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工信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来源:[工信部] 发布时间:2024-08-28 09:12 浏览:

1691626891346469.gif

导 读

为扎实推进《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加强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联合印发《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指南》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制定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先进团体标准,加强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关于印发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的通知

工信部联科函〔2024〕20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市场监管局(厅、委),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

  为扎实推进《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加强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年7月22日

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一、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感知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其中,感知技术包括传感器、条码识别、二维码识别、射频识别、音视频采集、高精度定位等技术,负责实现数据感知、采集和获取;网络与通信技术包括协议、接入、组网、融合等技术及设备,负责实现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技术包括信息模型、数据分析、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融合、数据接口等技术,负责实现数据交换共享、信息协同。同时,在实时业务、应用智能、数字化管理等需求带动下,催生出边缘计算、物联网操作系统、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并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实现全面感知、泛在连接、安全可信、智能应用。

  经过多年来快速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形成庞大市场规模,在技术创新突破、行业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伴随新兴技术持续演进、行业应用融合发展,亟需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推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二、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加强物联网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强化全产业链标准工作协同,统筹推进标准的研制、实施和国际化,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新制定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先进团体标准,加强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引领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加快物联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持续提升标准技术水平。面向行业应用需求,协同推进物联网与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标准研制,加速构建规模化、集约化的物联网产业生态。

  系统布局,急用先行。统筹推进物联网各类型标准研制,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完善标准工作体系。聚焦物联网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开拓、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需求,加快基础通用、关键技术、测评方法、典型应用等标准研制。

  协同推进,开放合作。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各方、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势力量,加强跨行业、跨领域工作协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有效衔接。鼓励我国企事业单位深度参与标准国际化活动,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共同制定国际标准。

三、建设思路

  (一)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

  物联网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建设运维标准和应用标准等4个部分,见图1。基础标准是物联网的总体性、框架性标准,为其他各类标准提供基础支撑;技术标准是物联网的关键共性技术与融合技术标准,为实现物联网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建设运维标准是物联网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的标准,以指导各行业推进物联网系统建设和规模化部署应用;应用标准是面向行业具体应用需求,对其它部分标准的细化,支撑各行业发展。

b40a1a681198de491db0bc48739dd9d0.png
图1 物联网标准体系结构图

  (二)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

  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由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建设运维标准、应用标准等组成,如图2所示。

aebd3064e2960983573c7d316d6e1aa7.png
图2 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图

四、重点方向

  (一)基础标准

  包括术语与分类、架构、标识、测评、安全可信、管理等标准。

  1. 术语与分类

  用于统一物联网技术、产品、服务、应用等相关概念、分类和描述。

  2. 架构

  用于规范物联网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物联网参考模型、系统架构等标准。

  3. 标识

  用于规范物联网领域各类对象的标识编码、注册、解析,包括标识编码、编码格式、对象元数据、解析系统等标准。

  4. 测评

  用于规范物联网设备、系统的测试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物联网设备及系统一致性、互联互通、互操作、环境适应性等测试要求,以及物联网系统功能、性能、能力成熟度等测评指标体系与方法。

  5. 安全可信

  用于规范物联网终端、网络、平台(系统)、网关等关键构成部分的安全、可信要求及保障措施,包括物联网安全架构、安全分级、终端安全、传输安全、数据安全、平台(系统)安全、安全管理等标准;物联网可信架构、可信分级、身份可信、数据可信、系统可信等标准。

  6. 管理

  用于规范相关责任主体对物联网基础设施的管理要求,包括物联网感知设施管理、网络设施管理等标准,以及规范物联网从业人员能力要求相关标准。

  (二)技术标准

  包括感知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融合技术、射频与电磁兼容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物联网操作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等标准。

  1. 感知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信息感知、采集、获取等相关技术,包括传感器、条码识别、二维码识别、射频识别、音视频采集、高精度定位、无线感知、无源感知、融合感知等标准。

  2. 网络与通信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网络架构、设备、协议、接入、组网与融合等相关技术,包括物联网卡基础安全、硬件类型、使用规范等标准;物联网网络接入设备、交换设备、网关等网络设备标准;短距离无线通信、移动通信、有线通信、海上通信、水下通信等通信技术标准;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无线局域网、低功耗广域网、卫星物联网、确定性网络、时间敏感网络、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IPv6等网络技术标准;物联网接入公众网络或专用网络的网络接口标准;异构物联网互联、配置、协同、调度、互操作等网络融合标准。

  3. 数据处理技术

  用于规范信息模型、数据分析、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融合、数据接口等技术,包括数据字典、元数据、物模型等信息模型标准;协同信息处理、规则引擎等数据分析标准;存储结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治理等数据存储与管理标准;数据汇聚、感知信息融合等数据融合标准;数据交换共享、人机交互、数据互操作、数据可视化等数据接口标准。

  4. 融合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系统设计及应用过程中关联的相关技术,包括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分析、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等大数据融合技术标准;资源虚拟化、分布式资源管理等云计算融合技术标准;数字身份、数据上链、共识机制、轻节点或多节点组网等区块链融合技术标准;物体运行机理模型、边缘智能、模型压缩、联合学习、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融合技术标准。

  5. 射频与电磁兼容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频率使用、射频性能、电磁兼容性能,包括物联网设备和系统射频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电磁兼容要求及测试方法等标准。

  6. 边缘计算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边缘数据采集与处理、边缘设备、边缘平台、云边端协同等技术,包括边缘计算通用要求、边缘数据接口、边缘数据管理、资源配置与协同、边缘节点、边缘网关、边缘控制器、边缘智能等标准。

  7. 物联网操作系统

  用于规范物联网操作系统的通用基础功能与技术要求,包括操作系统架构、内核及驱动接口、系统服务、资源共享与虚拟化、分布式协同、应用开发框架、安全性等标准。

  8. 数字孪生技术

  用于指导基于物联网的目标实体与数字实体间交互映射、仿真、分析、辅助决策等,包括数字孪生参考架构、面向不同系统层级的功能与性能要求、数据交互与接口、性能评估及符合性测试等标准。

  (三)建设运维标准

  包括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运行维护等标准。

  1. 规划设计

  用于规范物联网系统在规划设计阶段的总体要求、关键流程及相关技术,包括针对物联网感知设施、网络设施、平台、终端等不同对象的规划设计相关标准。

  2.部署实施

  用于规范物联网系统整体建设和部署实施要求,包括产品选型要求、设施设备部署要求、验收及交付规范、实施保障等相关标准。

  3.运行维护

  用于规范物联网各类系统、平台、设施设备日常运行状态监测及维护相关要求,包括物联网各类对象的运行维护通用要求、运行监测指标、故障诊断方法等相关标准。

  (四)应用标准

  结合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特点,提出面向各行业的物联网应用指南。

  1. 农业

  面向农业应用场景,规范环境监测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生理特征监测终端等技术参数、协议接口、采集数据目录等。

  2. 工业

  面向工业物联网设备平台的研制、生产、应用,规范工业制造中信息感知、自主控制、生产环境监测、设备健康管理、物料实时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3.服务业

  面向家居等服务业应用领域,规范相关物联网系统的架构和接口要求、平台的功能和技术要求、设备的管理和监测要求、数据的处理和融合要求。

五、组织实施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推动物联网全产业链上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加强标准化工作协同。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组织、产业技术联盟等平台作用,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多标委会技术协作,共同构建先进适用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二是完善工作体系。建立物联网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在科技项目中强化标准核心技术指标研究,及时将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提升标准水平;加强物联网标准验证检测、成果转化、数字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地方出台物联网标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政策措施。

  三是加强应用实施。充分发挥地方主管部门、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等的作用,开展标准宣贯活动,组织开展物联网标准应用试点工作,通过优秀案例的遴选,形成最佳实践,促进标准应用推广;建立物联网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标准,保证标准的适用性。

  四是深化国际合作。加快物联网国际标准转化,提升国内和国际标准关键指标的一致性程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标准国际化活动,携手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


f0c9b0062de0d4e25534ac1aa76ced0.jpg
   378bc112d678210cd22564089d917a3.jpg
image.png
6f350e00b412319f2d7e8781779b9d2.jpg
2e830e3e1a92c15c744ae5968afa531.jpg

/*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若牵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铸造头条微信二维码.jpg

——欢迎登陆www.zhuzaotoutiao.com发表您的作品

评论
分享

全部评论
  • 正在加载数据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请稍候...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热门文章
热门图片 更多
  • 中国铸造协会名誉会长、宁夏科协副主席、北京铸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凡参加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热门活动 更多
  • 暂无相关内容
合作伙伴 更多
  •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