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因此,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客观选择,也是提升综合实力、增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近些年来,我国围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与举措密集出台,特别是随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小企业转型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整体数字化转型水平稳中有升。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内容之一,即是要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2024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强调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有机结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202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24年3月,工信部中小企业局、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指南》,从多个方面,支撑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2024年4月,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支持城市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组织示范项目。“点”上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示范,“线”上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改造示范,“面”上开展产业集群及科技产业园区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示范,加快数智技术、绿色技术以及创新产品等的推广应用。2024年9月,工信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4年版)》,在2022年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中小企业把握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场景与实施路径,分类施策、梯次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2024年)》,遴选点-线-面典型案例86个。
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按照数字化转型升级覆盖程度、集成程度、协同程度逐渐提升原则,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企业-生态”6个业务层级。分析发现,6个业务层级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设备单元层是实现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备单元层的数字化改造主要涉及各类硬件。依托我国全产业链优势,硬件供应相对充足。目前全国已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传感器等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0余家。
产线层的数字化改造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中之重,通常融合云计算、5G、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线层的数字化改造环节,不同类别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依托购买信息化服务或自行开发来实现。市场上已涌现一大批专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转型改造服务。
车间层作为整个生产车间的管理和控制中枢,主要负责协调和监控设备单元层、产线层中各智能工作单元的运行状态和产能。车间层的数字化改造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生产管理数字化、产品质量检测数字化、设备管理数字化。工业企业借助平台,使生产方式从“规模生产”向“规模定制”转变,产品质检从“人工视检”向“机器视检”转变,设备检修从“定期维护”向“视情维护”转变。
工厂层作为企业运营核心架构中的基石,承担着推动生产制造全流程精细化与高效化转型的重任。工厂层数字化改造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能源管理数字化、车间环境监测数字化三方面。在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等财政政策支持下,一大批工厂层的“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不断涌现,培育了一批面向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成为中小企业在工厂层的主要供应方。
企业层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枢纽,数字化改造主要集中在研发设计、供应链风险管理、精准营销、运维服务、企业运营管理这五个方面。企业层面各个模块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已经具有较好的应用产品,在打通数字化制造体系、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面向中小企业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和服务商还比较稀缺。
生态层由面向产业集群和面向供应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成,二者发挥紧密的协同效应。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共343家。其中,面向行业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207家,面向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30家,面向特定领域的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57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49家,近90%“双跨”平台企业获得过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近40%“双跨”平台企业获得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企业转型成效日益显著
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依托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了数字化水平自评自测。截至2024年6月底,参与评测企业样本量达23万家。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家,占比48%。评测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稳步上升,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水平等级普遍提高,在数字化基础、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小企业在数字化经营战略、管理机制、人才建设等方面稳步推进,资金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数字化转型主观意愿和内生动力增强。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数字化经营战略、管理机制、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重视程度较往年有显著提升。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评测数据显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局部优化及以上阶段的比重达到80%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转型深度和广度均有明显领先优势,特别是在研发设计、质量管控、产品服务等重点环节,数字化水平更是显著高于其他中小企业。七成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通过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核心业务环节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改造,以“上云用数赋智”提质增效,率先利用数字技术变革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带动产品基因重塑、制造柔性、成本集约和新价值增长,形成核心竞争力。
“链式”转型推广模式加速形成。“链主”企业通过转型能力输出与业务协同,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强链补链能力。数字化供应链可以推动大企业通过订单牵引、技术扩散、资源共享等方式,赋能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3年共征集遴选120个“链式”典型案例,涵盖汽车、装备制造、纺织、钢铁/有色、电子等行业。其中,汽车、装备制造、轻工纺织、原材料等行业示范推广效应率先显现。以汽车为例,汽车整车制造厂通过建立数字化供应链体系,以订单为牵引、以质量为驱动,打通与各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数据系统,实现整车厂与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的库存、采购、生产与质量协同。
集群化发展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各地加大推动中小企业产品配套、产业协作等“融链固链”,支持集群内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协作配套能力,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相继涌现,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也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集群化发展通过充分发挥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中小企业主动利用数字化工具寻求产业链上下游产品、服务和技术供需对接。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0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集群688个,2024年再继续扩容100家左右。伴随着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中小企业的经济带动能力进一步释放,2024年1—4月,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共创造产值1.9万亿元,同比增长8.6%。
中小企业转型路径不断创新
在地方层面,多地政府结合当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行业、特色优势,制定了相应配套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从点、线、面、体多方面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涌现出一批创新性、探索性做法。
一是点上转型。江苏省推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智能制造顾问制度,省市遴选数字化服务商,对规上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服务。东莞市制定了《东莞市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聚焦产业数字化工作重点,提出重点打造赋能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构建多层次赋能体系、精心打造数字化标杆示范项目等10项具体措施,并将对智能工厂的支持提升至1000万元。宁波市北仑区按照企业主体智能化发展水平差异,鼓励数字化基础较好、投入能力较强的企业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引导企业开展用数上云赋智行动,鼓励数字化基础好的企业踊跃参与各类标杆项目评选,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试点等示范性项目。
二是链式转型。厦门市设立工业企业供应链子基金,支持“链主”企业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向供应链上中小企业开放数字系统接口,实现供应链上关键生产与运营数据的互联互通,促进供应链上下游协作扩产,推动大中小企业在技术、资本、创新等方面关联融通,全面推动链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布《浦东新区产业数字化跃升计划(GID)三年行动方案》,重点锚定“链主”企业以大带小,围绕生产、制造、采购、交易、融资等环节,为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搭建数据驱动、智能主导的产业生态圈,建设100家智能工厂,带动1000家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重庆市渝北区结合实际探索链式转型模式,构建“小、快、轻、准”解决方案,打造工业APP应用中心,陆续引入工业数据管理、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工单管理等近10款应用,包含覆盖生产制造各环节的软硬件,让链上企业灵活选择标准化工业APP或行业专用APP,实现快速导入部署,为链上企业赋能。
三是集群转型。广东省开创工业平台经济新路径,以创新工程项目形式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培育入库、试点、样板推广,通过市场化机制广泛发掘深耕行业的“懂行人”,组织有强烈意愿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基层人民政府与具备行业变革能力的“懂行人”开展有效供需对接,不断完善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方案和资源配套。苏州市着力打造园区级“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发布苏州工业园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热力图,遴选优质平台和专业服务商,为区域内中小企业提供转型咨询、诊断评估、设备改造、软件应用等一揽子数字化服务。揭阳市日用塑料品行业改变“教企业做”的传统方式,打造“中央工厂”,形成数字化实效样板,再吸引集群中小企业低成本加盟,并通过数字化连接众多云工厂,带动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四是生态转型。武汉市探索建设实体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瞄准“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大脑”建设目标,线上运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线下打造政策咨询、成果展示、供需对接、人才培训、产业服务、投资融资、市场共营等服务功能。东莞市委托专业培训机构按照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指导目录》要求,建立数字化人才培训课程体系,面向企业高层管理者和数字化负责人开设数字化高阶专业培训班;面向企业技术骨干及重点岗位人员开设数字化技能培训班。青岛市依托双跨平台企业,用风控画像系统解决银行“敢不敢贷”的问题,用数字资产证书模型解决“贷多少”的问题。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展望
从供需生态看,降低技术产品的成本仍是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规模化推广的核心,“小、快、轻、准”是未来市场化产品服务供给的主流形态。未来,引导中小企业提出“能求解”的问题进而创造实际价值,不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是“接地气”的应用技术,是破解成本回报性难题、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下一步,遵循技术规模化应用规律,大力发展“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强普惠性产品向中小企业推广普及,形成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小、快、轻、准”产品生态,让更多中小企业敢转、会转、转得好。
从技术路线看,一横一纵的T型战略是符合技术发展规律的主流趋势。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加速融合应用,制造业进一步向网络化、融合化、智能化转型升级。IT与OT深度融合是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下一步,应按照一横一纵的T型技术路线,深耕工业互联网的“一米宽百米深”。“一横”重在IT技术,将各种不同制造阶段和商业计划的IT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环节间的横向集成。“一纵”重在OT技术,将各种不同层面的自动化与IT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企业内部制造系统的纵向集成。
从转型模式看,分业分级分类是稳步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的科学路径。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水平参差,行业异质性强。分业推进,隔行如隔山,工业互联网需要和行业的工艺、技术、知识、经验紧密结合,要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做深做透。要以行业带企业,以共性带个性,以场景带供给,以IT带OT。分级推进,按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企业、生态六层架构逐级推进,推进IT与OT的相互渗透,建立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分类推进,推进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改尽改”,规下工业中小企业“愿改尽改”。充分发挥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加强与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业务协同与互联互通,向中小企业输出转型能力,推进链式转型。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载体的作用,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在园区/集群中的深度应用,推进集群转型。
/*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若牵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登陆www.zhuzaotoutiao.com发表您的作品
-
0
-
收藏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