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加快传统制造业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双碳”目标下加快传统制造业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中国发展网] 发布时间:2023-09-12 15:38 浏览:

1691626891346469.gif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各地各行业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促进发展方式的降耗升级,积极营造节能降碳浓厚氛围,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要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对于任何一个城市,“双碳”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谁先人一步,谁就是新赛道上的领跑者,就有可能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版图重构中抢占先机、乘势崛起。制造业是生产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传统制造业城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打造低碳、零碳经济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是经济和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也是资源能源消费、碳排放的重点区域,打造低碳、零碳经济产业园区,有助于低碳产业集群建设,促进低碳零碳技术创新,降低园区能源消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后一公里”。制造业是一个高耗能和高排放的行业,也是二氧化碳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之一,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强市把打造低碳、零碳产业园区作为重要抓手,助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对于传统制造业城市,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要着力打造低碳、零碳经济产业园区。一是合理布局低碳、零碳产业园区。选址应充分考虑城市产业发展基础,可在高新区、开发区等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地方建设低碳、零碳产业园,加快培育一批具备低碳、零碳产业基础的重点企业。二是研究制定激励性政策措施。合理的政策支持是引导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要进园即享受政策福利,通过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为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和园区内企业制定相关扶持、奖励政策,形成鼓励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吸引企业入驻并践行降碳减排发展理念。同时,出台低碳经济产业园配套资金支持计划,对于有条件、有基础的低碳转型计划予以资金支持,为企业低碳经济转型提供成本福利、前进动力。

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进行,绿色低碳新兴产业成为各城市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关键,应加大力度积极培育。一是挖掘现有低碳能耗产业优势。结合城市制造业实际情况,分析测算各个产业能耗情况,对于碳排放和能耗低的产业,如积极培育绿色包装、环保设备制造等现有产业,快速形成现有低碳产业的兴起。二是培育新兴绿色低碳制造业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绿色低碳产业。立足城市本身,瞄准国内低碳制造的广阔市场空间,按照“优势扩展+新兴起建”的双轨思路,不断培育形成城市独有的绿色制造新优势、新特色、新格局。三是形成各类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以制造业内部低碳生产为切入点,形成低碳生产环节的细致分解。培育更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促进头部企业创新驱动、规模放大,造就更多的低碳创新跨国公司,形成大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的优良产业生态。

激发产业协同减碳效应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系统工程,既需要精准聚焦制造业,更需要与服务业联动,方能形成创新合力。传统制造业城市通过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能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方面,在部分工业园区附近针对性地形成一批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制造业的生产提供服务的,其供给结构和质量对制造业生产效率起到重要影响。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个行业。应根据工业园区的具体需要,有针对性地形成相应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通过市场竞争效应来降低制造业减碳所需服务的成本。另一方面,尝试形成一批低碳咨询服务型企业,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低碳咨询服务型企业,可以提供节能技改、能效诊断、能源审计、能耗在线监测等多种低碳服务,可以根据客户的减碳目标及自身生产体量进行“量体裁衣”式地制定产业技术服务方案,既做到成本可承受,又做到低碳目标可实现、可操作。当这种规模形成,咨询成本便自然降低。

加快实施新能源替代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加快发展新能源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新能源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和使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快建设一批风电、光伏项目。风电、光伏在未来能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城市现阶段能源替代的主要领域。从政策导向看,从2019年起,国家能源局连续五年发布政策鼓励引导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从技术应用看,风电、光伏能源替代技术相对成熟,能够大范围铺开。制造业城市应结合自身城市特点,对于适合发展风电、光伏项目的,应尽快落实国家和省关于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要求,建设投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现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跃升发展。二是探索将氢能纳入区域能源体系。氢能是未来能源替代的重要方向。发展氢能是能源转型的重大机遇,也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在燃料电池优势领域深耕发力,进一步拓展氢能在工业、建筑、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应用,逐步增加氢能在城市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三是以充电桩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力度。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制造业城市可以借此契机,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腾笼换鸟”的关键产业,通过建立完善的集充、换、储、修等功能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服务港,形成完整的配套产业链,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cf2c524ff2d6f54a1f9566cade2b0f5.jpg


f967e05d91355af5b2e7ac5739a1efd.jpg
378bc112d678210cd22564089d917a3.jpg
image.png
6f350e00b412319f2d7e8781779b9d2.jpg
553dcec49d9f6abf296c3fe67e126de.jpg

/*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若牵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铸造头条微信二维码.jpg

——欢迎登陆www.zhuzaotoutiao.com发表您的作品

评论
分享

全部评论
  • 正在加载数据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请稍候...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热门文章
热门图片 更多
  • 中国铸造协会名誉会长、宁夏科协副主席、北京铸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凡参加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热门活动 更多
  • 暂无相关内容
合作伙伴 更多
  •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