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促进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是推动高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我国专利转化和运用刻画了鲜明生动的路线图,也为高校专利“怎么管”“如何评”“谁来转”“谁能用”“怎么用”指明了新方向。
近年来,教育部门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方面引导高校科技创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业发展需要,让技术创新真解决问题、成果转化有真效果;另一方面加大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创新激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和“百校千项”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行动等活动,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等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创造价值。2022年,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向中小企业转让、许可专利达2.9万次,比2020年增长60.2%。
决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有两个关键因素,科技成果质量是内因,政策激励是外因。为此,相关政府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更加完善。《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率先调整专利资助奖励政策,推动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落地,扭转高校专利“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不良导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则进一步引导高校科技创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业发展需要,真正做到基础研究要真有发现,技术创新要真解决问题,成果转化要有真效果。
过去,一项技术无论是否有必要申请专利保护,只要发明人提出专利申请,高校都会按照既有程序协助开展专利申请工作,难免造成一些没有转化价值的专利过多占用资源。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的实施,有效化解了科技成果质量不高难以转化的问题。加大成果转化奖励力度则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目前,高校普遍将奖励比例提高至70%,部分高校奖励比例达到90%以上,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技创新是知识产权的源头,知识产权是对科技创新的保护。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到企业中、运用到生产生活上,才能体现其成果价值。高校应树立专利等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浪费的理念,突出转化运用导向,让更多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若牵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登陆www.zhuzaotoutiao.com发表您的作品
-
0
-
收藏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