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半山脚下,是杭州工业的摇篮,诞生了杭氧、杭汽轮、杭锅、杭钢等一批重工业企业。
其中,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的汽轮机研发制造,是全球装备制造业当之无愧的“皇冠”,也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杭汽轮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汽轮机研发制造生产商,迈入全球工业汽轮机生产的第一梯队,实现与通用电气、西门子、三菱等国外巨头公司的同台竞争。
杭汽轮是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在燃气轮机自主研制过程中,杭汽轮推进的进度又如何?近日,证券时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带领“中国智造面对面”采访组走进杭汽轮,对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叶钟,实探公司铸造“国之重器”背后的艰辛与荣耀。
“茅草棚里飞出的金凤凰”
走进杭汽轮的厂史馆,一张张各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杭汽轮视察的照片,彰显着这家公司的与众不同。
汽轮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是一个大国完整工业体系中的关键一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它的设计和制造都被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垄断。即便到了现在,全球能自主生产汽轮机的国家也屈指可数。
“杭汽轮从0到1,再逐渐跻身全球汽轮机行业的世界第一方阵,坚守很重要。坚守的原因在于使命和自豪。”叶钟说,作为民族企业的支柱力量之一,杭汽轮几代人走过来,基因和骨子里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杭汽轮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杭州汽轮机厂。当时,为了尽快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老一辈的杭汽轮人,靠着“振兴民族工业”激情壮志,在简陋的工棚里,制造出了浙江首台750千瓦电站汽轮机。当时前来参加技术验收的捷克专家誉之为“茅草棚里飞出的金凤凰”。
在汽轮机这个细分领域,当时杭汽轮的地位并不突出。上海汽轮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四川东方汽轮机厂……一个个名气都比杭汽轮来得响亮,“不安分”的杭汽轮人矢志打破现状。
于是,上个世纪70年代,杭汽轮通过引进西门子的工业汽轮机技术,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成功制造出可提供功率范围为0.5MW—150MW的各种工业汽轮机,应用于石油炼化、化工、钢铁等各类驱动领域。
掌握了工业汽轮机生产技术的杭汽轮,在随后的发展中又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和迭代,产品性能不断增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到2000年以后,杭汽轮在全球工业汽轮机领域已站上第一梯队,公司自己生产制造的工业汽轮机,在市场上已经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产品在国际标准、技术新能方面,已居国际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前,全球工业汽轮机最大运行功率没有超过80000kW。这一年,大连恒力年产150万吨乙烯装置成功实施,该项目配套用的汽轮机组为杭汽轮生产,最大可运行功率达到90000kW,为目前全球驱动用工业汽轮机之最。
“目前,全球主要有通用电气、西门子、三菱等竞争对手,我们基本上能做到同技术、同标准、同领域、同价格竞争。”叶钟说。
目前,杭汽轮的工业汽轮机产品,在国内综合市场占有率超过50%,几乎囊括了所有国内工业汽轮机“首台套”的设计和制造,在中国工业驱动领域中起到了支柱性作用,同时,产品还服务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设计一代、改进一代、储备一代
如果说艰难探索让杭汽轮突破技术瓶颈,挖到了“第一桶金”,那么持续不断地自主创新,则是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逆流而上的“秘诀”。
作为曾经全行业最年轻的总工程师,叶钟认为,企业想要在技术上持续领先,需要持续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好四点:一是要解决技术的发展方向;二是完善保障体系;三是人才团队建设;四是做好资源配置。
“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是决定自主研发成功的首要条件。”叶钟说。目前,杭汽轮构建了三层次技术体系:首先是“设计一代”,工业汽轮机属于非标定制产品,每一台都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量身定制”,合同产品拿到以后设计一代,也称之为“今天的技术”;其次是“改进一代”,将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从而符合未来市场的需要,也称之为“明天的技术”;最后是“储备一代”,我们将第三代产品称之为“后天的技术”。
“既要立足今天的技术,因为它是完成产品合同的基础。也要花精力和资源,去解决明天、后天的技术,因为它是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叶钟说,引进技术后,我们对标国际最先进的模式来发展,到2010年左右,我们已经进入全球行业第一梯队。
杭汽轮整合集团内外部的技术资源,持续提升科技研发投入,加大、加深企业“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力度。目前,已建有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与国内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密切合作。同时,每四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表彰在公司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项目和人员。
“一流团队才能塑造一流企业、一流产品,绝不是一流企业塑造一流团队、一流产品。”叶钟说。
近年来,杭汽轮通过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良好的培养、激励和学习机制,初步形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三支适应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杭汽轮的创新成果,不仅体现在产品技术上,更体现在产品品质上。
技术创新方面,作为工业汽轮机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者,杭汽轮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趋势,公司目前在反动式工业汽轮机领域有800余种型号可供用户选择,具备了覆盖150MW以下的工业汽轮机研发和设计能力。
品质保障方面,杭汽轮追求“精益求精创精品”,把全球工业汽轮机的最高标准作为自身产品的最低要求。比方说,汽轮机的“心脏”——转子,全球工业汽轮机转子振动的API标准要求不能超过25个微米,而杭汽轮目前执行的是不超过20个微米。
“国有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不断突破影响发展的机制因素。”叶钟认为,杭汽轮的体制改革,虽然前几年有所突破,但是较市场发展而言,改革力度还远远不够,未来必须进一步加大。
再扛“国之重器”攻关重任
“杭汽轮有一句话,皇冠我们已经有了,但是皇冠上面还差一颗明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叶钟说,“杭汽轮人口中的这颗明珠,便是独立自主研发生产燃气轮机”。
据悉,燃气轮机是迄今为止效率最高的热功转换类发电设备,是发电和驱动领域的核心设备,由于其设计和制造的难度极大,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也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目前,燃气轮机制造技术仅掌握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少数的发达国家手上。
近年来,美国的“禁芯令”让国人意识到“中国芯”的重要性。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公布的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名单中,培育集成电路产业体系排名第34位。这份榜单中排在首位的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目前,我国在运行的燃气轮机主要由通用电气、西门子、三菱等国际厂商与国内厂商合作生产。但针对压气机、燃烧室、高温透平叶片等需要定期更换的三大核心部件,仍由国际厂商垄断,极大制约了我国重型燃机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作为国产工业汽轮机的龙头企业,杭汽轮再次扛起国产燃气轮机攻关重任。
2004年,杭汽轮与日本三菱重工在小型燃气轮机M251S开展合作,开启了燃气轮机市场的拓荒之路。2005年,杭汽轮与日本三菱重工合作的首台M251S正式下线。这在杭汽轮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据悉,M251S燃气机组联合循环出力达50MW,发电效率超过40%,国产化率接近90%。自2005年投入市场以来,已取得19套业绩,为下游钢厂用户节能改造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从2015年开始,杭汽轮又与西门子就燃气轮机设计、制造、成套、售后等业务全面深化合作。2017年,杭汽轮完成与西门子技术合作协议的最终谈判与签约,全面开启中小型燃气轮机配套国产化工程。
“从2014年开始,杭汽轮就定下目标,要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研发、制造出国产燃气轮机。”叶钟称,近年来,自主燃气轮机研制是杭汽轮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推进这项工作,已组建了近百人的高层次专职自主研发团队。
在自主燃气轮机的研制道路上,杭汽轮不断取得突破。譬如,目前公司已全面完成自主燃机压气机整机试验,并获得一系列关键数据,是国内首个成功的民用燃机压气机整机试验;顺利完成燃烧室全温全压试验,是国内首次在自主重型燃机全尺寸燃烧室开展掺氢比例超过20%的试验;完成半物理试验室一期仿真试验,有序开展整机试验前期准备工作;汇聚外部优势资源,有序推进自主燃机整机与热端部件加工制造,完成转子首次装配和整机总装。
自主研发的燃气轮机何时能下线?叶钟称,根据工作计划,今年将启动自主燃机运转试验。用不了多久,杭汽轮自主研发的国产燃气轮机,将会正式面世。
向“新”出发
除了汽轮机向燃气轮机升级,杭汽轮“十四五”战略规划中,还提出了从传统能源业务向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应用领域拓展,从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
叶钟说,“双碳”顶层设计,以及未来能源发展趋势,是杭汽轮提出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加快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的步伐,倒逼高能耗行业深研低碳方式,推动产业转型。
为实现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构建“大服务”发展方向,2021年,杭汽轮就着手“两线”服务团队构建,成立杭州汽轮新能源有限公司,与西门子能源合作成立了“杭汽轮与西门子能源联合技术中心”,全面进军分布式能源、热电改造和新能源领域。
杭州汽轮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21年12月由杭汽轮燃机工程事业部和杭州汽轮工程有限公司合并成立,目前核心业务包括:一是基于工业汽轮机的电站总承包业务;二是基于燃气轮机的设备成套与工程总包;三是工业汽轮机节能技术推广及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杭汽轮已经将汽轮机从耗能产品变成了一个节能产品。叶钟举了个例子,“在石油化工领域的余热发电,以前我们的产品,余热回收发电要求蒸汽在200℃以上,后来经过技术改良降至150℃以上,现在只要80℃以上,就可以满足余热发电”。
目前,杭汽轮机在运行的汽轮机大概6000到7000台,这些产品有的运行时长已高达20多年。“现在,我们汽轮机的技术已经有明显提升,新产品的效率比老产品效率要高得多,在我们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将这些老设备进行高效率改造,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叶钟说。
数据显示,2022年,杭州汽轮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第二年,该公司就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净利润1039万元;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97亿元,净利润8842万元。
对于杭州汽轮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前景,叶钟信心满满。他预计,到“十五五”中期,新能源的业务在整个集团业务中将占据重要位置,销售额占比预计可能超过60%;如果顺利发展,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杭汽轮。
发展新质生产力,叶钟认为,对于杭汽轮来说,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新技术和新产品,汽轮机从耗能产品变成节能产品;其次是新业态,从传统制造能源装备变成新能源装备;最后是新服务,从制造型企业变成服务型企业。
他说:“现在,杭汽轮处于自我革新、自我转型的阶段,正走在新一轮自我成长的路上。”
/*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若牵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登陆www.zhuzaotoutiao.com发表您的作品
-
0
-
收藏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 正在加载评论数据,请稍候...